车辆转让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应承担责任

来源:听讼网整理2018-09-30 00:28浏览量:881

【案情】
吴某是豫NA217G6号车挂号的车主,2010年5月13日,该车在中华联合财产稳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心支公司投保机动车强制险。2010年5月14日在该公司投保了商业险,其间第三者职责险50000元。201O年5月7日,吴某以该车作典当,在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借款11万元。2010年7月6日,在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不知情的状况下,吴某与刘某签定购车协议,以刘某首付款68000元,剩下车款月月付款至付清过户的条件,将该车卖给了刘某。两边于协议当日付款交车。2010年7月20日23时,刘某无证驾驭豫NA217G6号车,沿街由北向南行进将行人高某撞倒致伤后驾车逃逸。高某因伤势较重经抢救无效于7月21日逝世,抢救期间付出医疗费、检查费、血费等合计5千余元。经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确认,刘某负事端的悉数职责,高某无事端职责。被告刘某因构成交通闯祸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后高某的爸爸妈妈、妻儿提起民事补偿诉讼。
【不合】
刘某承当事端的悉数职责和稳妥公司在稳妥额规模内承当相应职责是没有争议的。本案的焦点是:吴某在该事端中是否应承当职责。为此呈现两种定见:
第一种定见是:吴某虽为实践车主,但没有实践掌控车辆,对事端的发作成果不该承当补偿职责。
第二种定见是:吴某在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不知情的状况下,转让已被设为典当物的车辆的行为是无效的,所以吴某仍是车辆的一切权人,其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驭资历的刘某驾驭运用,导致了危害成果的发作,其行为和危害成果的发作有显着差错,因而,吴某应当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分析】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念,即吴某不该承当补偿职责。理由如下:
1、吴某与刘某之间是车辆转让行为,这不同于车辆租赁、出借行为。租赁、出借是车辆一切权人将自己的车辆交给别人运用,租赁两边只以租赁人关于车辆的暂时运用为意图,且租赁人自己一般便是车辆的暂时实践运用人,因而租赁人或许出借人就有职责保证车辆上路行进时的交通行为主体合格,即应当要求承租人或许借用人有必要具有驾驭资历,不然即应视为没有实行应尽职责,其应承当相应职责。而转让车辆是以搬运一切权为意图,转让行为一旦完结,转让人即已损失关于车辆的办理权和分配权,受让人一起获得该车辆的相应权力。依据日子知识和生意习气,在机动车生意联系中,不只不要求车辆转让人有必要检查受让人是否具有驾驭资历,并且也不要求受让人有必要具有驾驭资历,由于受让人依据其对机动车的办理权和分配权,可将车辆交由具有驾驭资历的人驾驭上路,而可不用亲身驾驭。“权力能够添加,职责不能增设”,本案中,吴某是在出卖车辆,故不负有检查受让人有无驾驭资历的职责,不能由于刘某无证驾车形成事端而回溯追查吴某对此未予检查的职责,并判令吴某承当刘某的交通事端补偿职责。
2、我国现行的《侵权职责法》,在对机动车交通事端的职责补偿主体层面,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运营利益”和“运转分配”准则。该准则着重,在机动车发作交通事端时,假如呈现了机动车一切人和机动车实践运用人相别离的状况,即应依据事发其时关于闯祸机动车实践享有运营利益和实践办理分配的状况来确认事端职责的主体。此项准则,不只体现在该法第五十条规则的车辆生意景象下,相同也体现在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则的车辆租赁景象下,以及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则的车辆被盗抢之景象下。本案现已查明的实际,足以确认闯祸车辆在发作本案交通事端时,确已不为吴某办理和分配,吴某对车辆也已不再享有任何利益,故依据上述准则和法条,判令吴某承当补偿职责,在法条上和法理上,都没有依据。
3、依据传统民法原理,侵权职责是一种法定职责,当呈现了需求承当侵权职责的时分,只能依据法令规则的职责主体、职责方法、补偿规模和核算规范,详细确认侵权职责的承当。本案中的职责承当,侵权职责法已有明文规则,当依该法断定侵权职责。
一起,本案争议的是交通事端受害人人身危害的补偿职责问题,而非典当合同中典当权人的典当权问题,以其他范畴的法令“串门”调整本案的法令联系,归于适用法令过错。
4、在侵权职责法范畴,还有一个重要的法令要件需求考量,即因果联系。本案中的吴某,不是交通行为人,其当然不可能是直接的侵权行为人;一起,其在将车辆经过生意交给后,也没有实践办理和分配车辆,故其未对交通事端的发作施行过直接、直接的任何行为,即其从未有过关于本案交通事端施行任何方式的原因行为。而因果联系是构成侵权行为并承当侵权职责必备的要件之一,缺少了这一要件,要其承当侵权职责,当无法令上的理由。
5、尽管本案闯祸车辆被设定了典当,吴某与刘某的转让行为违反了物权法的相关规则,但其转让行为并不一定必定被点评为无效。不管现行的物权法,仍是早已施行的担保法(司法解释),都规则了典当物受让人享有涤除权,即当受让人代偿了典当担保的主债务时,典当物的转让行为将不再受任何约束。但法令关于涤除权的行使,没有规则详细的机遇。依据典当担保的法令功用,其系为了保证主债务的完成,而赋予典当权人关于典当物的交换价值在其主债务届期时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力。本案中,典当权人的主债务没有到期,即其权力的完成尚不具有实际性,依然仅仅一种关于实行的等待,故应以为吴某转让典当物的行为以及刘某没有行使涤除权的行为,均未对典当权人构成实际的危害。且在本案中,典当权人亦未建议典当权,在此景象下假如先决转让合同无效,今后典当权人倘以活跃行为或以消沉行为扔掉该典当权,必然形成法令的为难。

听讼法律咨询公众号

律师回复不错过

听讼法律咨询小程序

随时随地咨询

我是律师

 

联系客服 9:00-18:00

027-85881208

听讼律助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